2021中超联赛开赛在即,腾讯体育接棒成新媒体合作伙伴

作者:球迷网       时间:2025年11月02日 11:41

距开2021中超联赛赛,只有不到一礼拜的时长,之前一直没定的新赛季中超版权售卖,最终确定了 。

14日,腾讯体育宣告和中超联赛达成官方合作,在随后的未来三个赛季里,腾讯会以“中超联赛官方新媒体合作伙伴”的身份,去呈现中超联赛的全场次直播,以及带去涵盖点播、短视频的观赛体验。

可以这么讲,中超呢,在国内是极具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历经了之前那一系列的波折以后,最终并没有跟广大球迷爽约。

今年2月份初,中超公司向版权合作方体奥动力发出一纸解约函,让中超版权何去何从打上了问号,此时,中超依旧是头部资源。

背后的故事是,原转播平台PP体育受困于母公司苏宁的经济压力,未能在约定期限支付版权费用,这一切注定原有的转播格局会被打破,不过考虑到新赛季联赛日益临近,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新平台迅速入场意义重大,这将直接影响到球迷能否正常观看赛事,以及国内顶级联赛的价值体系能否得以维系。

当下进行观察可以发现,腾讯体育在这一回拿到了未来三年的中超版权,这样子就算是成功地使得那只一直悬着的靴子落到地面上来了 。

平心而论,中超版权费用经历更迭,先是 5 年 80 亿,后是 10 年 110 亿,之后正处在一个微妙时期,从乐视体育到 PP 体育皆因无力消化高额版权费不堪重负,中超在版权市场上创造的天文数字不断接受着市场的拷问,一定程度上也让潜在的有意者望而却步。

当前时期内,腾讯体育凭借怎样的价格额度获取到新一轮的版权,此项情况并无清晰明确的说法,然而,在市场以及中超新政所产生的影响之下,中超的价格额度恐怕是难以攀升至过去曾经达到过的较高位置的。

值得一提的是,中超在国内体育版权市场的龙头地位依然稳固。

依据2020赛季的官方给出的数据表明,中超联赛在全国所覆盖的用户超过了10亿,其累计收视的人次超过了6亿,在亚洲范围内来看,它亦是属于关注度以及平均上座率最高的足球联赛当中的其中之一。

腾讯体育转播中超并非首次,足球篮球一个都不能少,在2011至2015年期间各大门户网站相继获得分销权时腾讯体育就曾试水中超,然而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篮球是呈现于腾讯体育之处最鲜明的烙印 。

在2015年体奥动力提出“中超5年80亿”之前,腾讯就花费5亿美元拿下了NBA5年的版权,在2019年,于激烈的版权大战之中,腾讯再次胜出,继续拥有NBA版权一直到2025年。

那时,中超版权已从乐视体育转到PP体育手里,按照篮球与足球这两项最为热门赛事版权来区分,腾讯体育和其他版权巨头呈现出隔江而治的状况 。

去年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在英超宣布与PP体育解约以后,去年9月腾讯体育拿下了英超单赛季剩余赛事的转播,传闻中的价码相当优惠,被业内称之为“抄底”。

那么要是涉足英超仅仅传递了一个信号,如今腾讯体育拿下中超就意味着 —— 紧接着在优质体育赛事内容方面将全面发力,篮球和足球通通都不能缺,。

腾讯体育中超联赛合作_中超联赛版权腾讯体育_腾讯体育全程直播2025中超

PP体育存在拖欠版权费的情况,使得中超再度回到起始点。数字媒体发力中超,社交平台也在全力投入国内版权市场,在经历了一番又一番激烈竞争后,仍有能力继续参与的主体已然不多,除了腾讯之外,仅仅剩下咪咕、爱奇艺以及PP体育这寥寥几家,特别是在版权价值走过泡沫时代后开始步入冷静阶段,腾讯体育此时逆势上扬也会引发诸多揣测。

一定要承认,就体育内容平台而言,头部的赛事版权始终是值得去追逐的目标,然而体育属于一门慢生意,要是仅仅追求短期回报,那结果恐怕不会让人感到满意。

以这两点作为基础前提,去探讨中超版权有没有继续投资的价值意义相比之下,倒不如将重点集中于联赛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合作伙伴身上。

站在短视频的风口处,抖音、快手曾一度被看成是解救市场的灵药,然而,从短视频平台自身具备的属性以及获取流量所采用的方式来观察,赛事直播并非是一项性价比充足良好的投资活动 。

当前那些在算法以及个性化推荐方面十分精通的短视频平台,好像并没有真正进入其中那一份坚定的决心,如此一来,若要把中超这面旗帜稳稳撑起,重担便又落在了几个传统的新媒体平台之上。

基于此角度而言,腾讯体育属于最为理想的选择。长久以来,腾讯体育凭借转播篮球以及其他赛事构筑起了内容与运营团队,积攒下了丰富的经验,自去年起转播英超为当下进入中超做好了充分预备。

除此之外,腾讯所具备的平台优势也是无法回避的,于一份官方声明当中,腾讯体育宣称会借助腾讯体育、腾讯视频、腾讯新闻、微信、QQ等归腾讯所有的数字媒体以及社交平台共同对中超赛事投入力量。

在互联网时代,赛事版权的价值在于流量,而且腾讯平台具有社交属性球迷网,其引流能力明显,能将流量价值最大化,这是有目共睹的。

体育从独播走向分销

在中国体育版权市场,最近几年,B端广告赞助好像已然瞧见了天花板,若想实现破冰,进一步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开发C端价值被视作必经之路,然而,这恰恰是历任版权拥有者都没能突破的难题 。

目前,腾讯体育或许是最有可能性达到这一目标的平台,虽然他们同样会面临变现的压力。

诸如腾讯体育那般,在直播方面,在打造衍生内容方面,在用户互动方面着实赢得了颇为不错的口碑的情况下,NBA能够被当作一面镜子,而接下来怎样去走好足球这盘棋,所有人都在以拭目以待的状态呈现着。,

依据三年的合作期限来进行判断,腾讯进入中超领域,绝对不单单只是进行尝鲜,而是有着长期耕耘下去的打算。

就球迷观赛来说,对于中超赛事商业化运营这点,当下版权成功平稳落地,这是让人感到欣慰的:

一方面,从资金的角度而言,能够持续为赛事输入资金,使得处于改革进程中的中超,在有序发展方面得到助力;

另一层面而言,赛事若要实现发展,那是离不开关注度的,赛事倘若无法正常进行直播,这必然就会造成观众的流失,对于中国那数以亿计已养成观赛习惯的球迷来讲,能够如期观看到中超转播,这是一个最为理想的结果。

回过头去看,中国体育版权市场要逐渐朝理性前行,在现有的大环境里,从前充分吸引目光的天文数字,除掉在一定周期之内对资本市场产生搅动,对任何一个合作方而言都是无法承受的沉重负担。

曾经的独播时代注定画上句号,走向分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