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别放弃!中国足球,这仅剩的一根稻草

作者:球迷网       时间:2025年11月05日 16:49

成都蓉城0:0首尔FC、上海海港0:2武里南联。

新一轮的亚冠精英赛,率先出战的中超2大豪强,并没有给大家带来惊喜。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是当这一刻真的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仍旧有些愤愤不平的失落感。

4轮结束后,作为中超的领头羊,上海海港1平3负,稳居积分榜的最后一位。而成都蓉城也跌出了前八。倘若晚些时候,上海申花面对柔佛新山出现闪失,那么中超BIG3将会出现集体掉出晋级区,甚至会出现3支球队稳居积分榜后三位的“奇观”。

难以想象,一旦这种情况真的成为现实,无论是球迷还是媒体的舆论,甚至日韩体育媒体和球迷,会以什么样的言语,来嘲讽中超的水平。

一、亚冠,中超真的那么差吗?

我们不去讨论前些年的成绩,单从本赛季亚冠精英赛,中超三支球队的表现来分析。

截至目前为止,3支中超劲旅已经进行了11场比赛(申花客战柔佛尚未进行),总共取得了2胜3平6负的成绩。与K联赛和J联赛的球队相比,几乎全面碾压中超三强。

如果纵向比较,甚至还不如泰超和澳超,武里南联和墨尔本城都已经拿到了2场胜利。可是他们所在的联赛,仅仅只有一支球队入围。

我们中超真的那么差,不配拥有3个名额?

当然不是!

申花能够战胜首尔FC、蓉城也能拿下江原FC,同时还能和蔚山HD踢得荡气回肠。就能说明中超球队,是完全有能力和亚洲强队一较高下的。

但是为何现在的成绩如此不理想呢?

我们翻开这些比赛,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规律:全主力或者接近全主力出战。

而失利的那些比赛,基本上受困于多线作战和联赛争冠的因素,球队不得不做出取舍。毕竟到了联赛收官阶段,球队做出这样的选择,也在情理之中。更何况,成都蓉城和上海申花,对于联赛冠军的渴望是有目共睹的。

我们进一步验证,在成都蓉城战平首尔FC的这场比赛中,两队在各自联赛都已经没有了具体的任务,因此几乎都派出了最强阵容。但是成都蓉城能够在客场逼平对手,而且还是在罗慕伦早早因伤退场的情况下,便足以说明一切。

因此,对待亚冠的态度是决定成绩的重要因素!不过,这个结论并不适合上海海港,虽然海港在联赛中表现很强势,但是本赛季面对前五的强队,几乎没有任何优势。而亚冠精英赛的每个对手都是劲敌,上海海港拿不到理想的成绩,也在情理之中。

二、未来,如何正确合理地面对亚冠

只要是涉及多线作战,基本上就存在着取舍。特别是短时间连续的奔波在各条战线、各个赛场。

优先保联赛,是多年以来大部分球队的第一选择。尤其是亚冠联赛全新改制以后,更是如此。毕竟相较于亚冠来说,无论对手的实力还是目标,都会更容易实现。

也正因为如此,造成了当下这种尴尬的局面:亚冠实力严重不足、只想保联赛。

如果没有联盟或者足协的干预,那么未来这种形势将会成为常态。显然,这并不是大家想见到的结果,如何去改变这一恶性循环的现状呢?

首先,在不破坏赛制、最大限度保证公平的前提下,是否考虑放开注册外援的数量。

要知道,亚足联早就做出了改变,不限制外援的上场数量。西亚赛区的诸多俱乐部,已经付诸行动。而东亚区的球队,东南亚俱乐部也已经纳入联赛制度,紧跟亚足联脚步。

似乎只有东亚K联赛、J联赛和中超,还没有跟上这一政策。

但是,K联赛和J联赛,他们本身国内球员的实力就很强,可以说笑傲亚洲,因此外援的数量对他们的诱惑并不大。况且,他们一直以来,就并不靠外援征战,很多时候外援都在替补席待命。

不过,截止目前这两大联赛已经有了最新的变动。早在之前,大家就已经听说了,J联赛已经开始着手实施“联赛跨年制”,其中的目的之一,就是方便接轨亚冠精英赛,便于球队的整体管理。

而K联赛也已经下发最新的政策,即新赛季将开放外援的注册数量,只是上场的人数仍然要保持5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参加亚冠的球队,不至于在洲际赛场吃亏。同时又保证了对其他球队的公平。

唯独我们中超联赛,在这一方面毫无作为。打着给国内球员更多上场机会的旗号,拼命压缩外援的注册数量,甚至时间。

但是大家想想,那么多年以来,我们奉行的这一政策,到底给中国足球带来了什么结果?国脚的水平越来越差,国家队的成绩一落千丈,反而那些国内球员的收入仍旧四平八稳,活得滋润无比。

虽然我们短时间学不了J联赛的跨年制,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学习K联赛放开外援的办法。这样我们的球队也能在亚冠赛场,不再为板凳深度而发愁,也能踢出不错的成绩。同时还能刺激国内球员的处境,让他们时刻感觉到自己不努力,就不可能有上场的时间。

其次,加强联赛管理,提高竞技水平。

一直以来,无论是足协还是联盟,的确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但是始终没有明显的效果,联赛水平低下,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联赛水平不高,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比如说国内球员水平低,裁判业务能力一般等等。

球员能力不行,这一点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的。但是裁判的业务能力,却是可以立竿见影的!

我们简单的提一点,即加强联赛环境建设,鼓励对抗。

相信大家通过观看欧洲顶级赛事,包括亚冠精英赛,也会明显的感觉到:国际裁判鼓励对抗,对于一般的拉扯、倒地是完全不予理会的。

但是到了我们中超,几乎还是老一套,正常的身体对抗,只要一方倒地,裁判基本都会吹罚另外一方的犯规。间接导致很多身体素质占优的球员,非常的苦恼。

而到了亚冠精英赛的舞台,我们球员非常不适应国际裁判的尺度。自己明明已经倒地,可是裁判仍然不管不问。

这样一来的后果:俱乐部在亚冠吃亏,而国家队在洲际大赛同样吃尽了苦头。成绩不理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我们一直在倡导与国际接轨,什么规则都要学习、模仿。但是到了事关实力的关键环节,为什么就学不到呢?

因此,联赛的竞技水平,也是影响俱乐部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亚冠,中国足球颜面的最后一丝火苗

中国足球水平低、联赛环境不佳,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从各级U字号青年队,再到最后的正印国家队,成绩一年不如一年。从当初的憧憬世界杯,再到现在连亚洲前十都成奢望。从当初我们的青年队还能参加世青赛,到现在连资格赛都输得一塌糊涂。

中国足球在世界足坛没有话语权,可是就连亚足联,已经没有了我们的一席之地。各级最佳殊荣的评选,基本上与中国足球彻底绝缘。换句话说:中国足球,无论是在世界足球还是亚洲足球,都已经失去了决策权。只能坐在会场的一角,默默地听着。

想要以国家队的身份,恢复我们的影响力,几乎不现实了。

但并不是所有的道路都已经堵死了,我们还有最后的一丝希望,那就是亚冠赛场。

十年前,亚足联能有我们的一席之地,要多亏恒大的两次问鼎亚洲。如今,我们依旧可以通过这一方式,来维持中国足球在洲际大赛的颜面。

我们在上面也提到了,在亚洲赛场,不是我们的球队实力不行,而是我们的重视程度不够。无论是俱乐部还是足协,皆如此。只要我们制定恰当合适的政策,让我们的联赛水平提高,那么中超俱乐部是完全有机会站在亚洲前列的,这一点大家无需质疑。

J联赛、K联赛,是靠国内球员;

马来超(特指柔佛新山)、泰超,是靠超多外援的堆积;

澳超,外援加上本土球员身体对抗的优势。

每个联赛都有自己立足的法宝。但是我们中超却没有,明明自己的国内球员水平低,还要压低外援的名额限制。导致国内球员在低水平的联赛中越来越差,洲际赛场由于外援人数少,带不动那么多低水平的队友。

经营联赛和经营国家队,是完全不同的思路。但是从某种意义上,又有共同之处。

想要通过国家队的表现,赢回中国足球在世界足坛的影响力,显然是有些天方夜谭。但是通过合理的外援配置,以及健康的联赛机制,通过亚冠这一条路,恢复中国足球在亚洲的话语权,并不困难。

不过,一旦足协或者联盟,依旧坚持目前的政策和机制,那么未来中超俱乐部在亚冠的前景,会越来越没地位。从前是4个正赛席位,现在已经成了3个(不包括亚冠2),目前已经被泰超的积分超过,所以未来就是2个。

我们很难想象,会不会变成1个,甚至只能去踢亚冠的二级联赛。

本来国家队就一塌糊涂,一旦连亚冠都没有容身之所,那么中国足球的存在,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标签: 亚冠  中超  泰超  亚足联  中国足球  职业联赛